•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整形
  • 潮南火灾不够孩子整形
  •   两名小伤者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羊城晚报讯??记者陈映平报道:被大火烧得两死三伤的汕头潮南区陇田镇田心村陈淼彬一家,在众乡亲140多万元救命钱的帮助下已经转危为安(详见本报昨日头版报道),但现仅剩下28万元。由于两个孩子脸、颈部和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疤痕,康复治疗恢复功能后,要重新回归学校回归社会,他们整形治疗费用可能难以为继。

      一直专人管理

      田四村陈新勇告诉记者说,曾委托在广州工作的陈先生代为管理的使用。3日下午,这位名叫陈茂强的爱心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只剩下28万元。

      陈茂强介绍说,到目前为止,6岁的小儿子陈锐潮治疗花了11.1万元,11岁的大儿子花了32.64万元,老奶奶花了53万元,加起来的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治疗费用一共是96.74万元;从4月18日起,出院的两个小男孩开始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治疗,共交了1.5万元;两笔款项加上最初在当地医院治疗抢救的费用,接近112万元。

      康复除疤费用吃紧

      5月3日上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ICU李孝建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人家陈惜琴由于身患多种疾病,病情反复,所以治疗费用比较多,两个小男孩脱离生命后,必须做烧伤后康复治疗,否则以后会出现较严重的烧伤后遗症,现在他俩到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做烧伤后功能恢复训练了。

      “必须要做这个治疗,才能防止癍痕组织增生挛缩,不致影响到关节的功能。治疗时间会比较长,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李主任告诉记者,由于烧伤者脸、颈部和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疤痕,康复治疗恢复功能后,要重新回归学校回归社会,两兄弟还面临着整形的问题,这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所以,原来社会捐助的钱很可能支撑不到他们走完治疗的全过程。

      为了省钱,已在医院附近租了两间单身公寓(1000元/月)的伤者家属7人已有3人返回老家,剩下4人准备去一个远亲在广州租的房子里挤一挤住下来。

      想起钱不够用,陈先生叹了口气:“再想办法吧,他们一家人这么惨,家里还有一个93岁的老太爷,一个30多岁的哑巴叔叔,多年来都是族里的人相帮相助的,我们陈氏族的人都帮了他们一家十多年,大家不帮他们,他们又能怎样呢?”

      男主人:“谢谢好心人!”

      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火灾时发生时,现年38岁的男主人陈淼彬刚刚离家返回广西打工,所以也是唯一一个幸免于难的人,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里,自己很多时候迷迷糊糊,“分不清东西南北”。现在两个孩子救回一命,正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烧伤科康复治疗,自己每天仍然在母亲治疗的红十字会医院陪护观察,只希望他们都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回头想一想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一切。陈淼彬说刚开始时认为这一切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后来知道整个村、整个乡、整个镇的人都为他们一家捐钱,这么多的亲朋乡亲都在帮助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只能说一声感谢!感谢!谢谢好心人!”这句话他连说了好几遍。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知里遭此不幸的?

      陈淼彬:火灾发生后第二天早上10点左右,工地上有人告诉我这件事。当时他们打我手机没打通,所以是工友跑来告诉我的。我当时根本不相信,因为一天前我还跟他们在一起,只是离开短短一天,人就死了伤了。

      记者:为什么你说刚离开一天?

      陈淼彬:因为我之前回家探亲,前一天下午5点多才刚刚从家里回到工地上,才上了不到一天班,后来有一个工友帮我买了回家的汽车票,我上了长途车一直忍不住流泪,在汽车上又接二连三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说人烧伤很严重的消息,我当时一边接电话一边忍不住哭,车上有一位潮汕老乡跟我素不相识,可能听见我用家乡话讲的内容,很关心我,我后来一下子太伤心哭得背过气晕过去两次,他都过来按醒我劝慰我,13个小时后,我昏昏沉沉赶回家里。

      记者:看见家里的那一刻你有什么感觉?

      陈淼彬:我到的时候,受伤的家人都被当地亲友们送到当地医院抢救了,我急忙去医院,听到当地医院的主治医生跟我说,“小儿子如果能送广州救,还有希望,大儿子应该没希望救活了!”我又伤晕过去了。后来好多亲戚朋友都来帮忙,他们说只要有一点希望都要救,大家想办法去筹钱,我想,爷没眼,可是还有好多,孩子跟老人或许有救了!

      记者:你知不知道到现在治疗救人用了多少钱?要是钱用完了如何打算?

      陈淼彬:我听说到今天用了过100万了。费用不是我管,有专人管,我不太清楚,每天医院都有治疗单,说明用多少钱,我现在也不知道钱用完了该如何办,说实在的,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吧!

      相关报道:

      现代慈善,低头学汕人

      公益信任危机下,汕头基层创新慈善模式,潮南乡贤一年多时间里认捐项目60个总投资逾5亿元

      乡邻有难,汕头外砂集义福利会的老大妈们会倾力救济 王漫琪 摄

      羊城晚报记者??王漫琪

      5月3日,本报头版《乡亲·乡爱》报道了汕头潮南区一户人家因一场无情大火造成两死三伤的,所幸众多潮汕乡亲纷伸援手,短时间内筹到140多万元救命钱,演绎了一个乡村慈善大爱的动人故事。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潮汕地区目前有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民间善堂,乡邻互助的民间慈善活动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当地“不沾钱只服务”的新型公益慈善模式,在当前福利慈善机构信任危机的形势下“逆势飘红”。

      潮汕善堂近千家

      “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善堂”,一句俗话可见善堂文化在潮汕人生活中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万多平方公里、1300多万人口的潮汕地区,便有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民间善堂,几乎每个村就有一个善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的善堂已从传统单纯的慈善救济逐渐向社会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转型,民间慈善已成为潮汕地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本报曾独家报道过揭阳发生的一惨案,一位母亲因夫妻失和竟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女地砍成重伤,随后割颈(2005年6月8日《惨案后的爱心暖流》)。惨案发生后,村干部和乡亲们迅速发起社会募捐,为两个不幸的孩子筹集医疗费,本村村民乃至周边地区的群众纷纷赶往捐款,在不到两天时间里即筹到了十多万元,让重伤的孩子及时得到救治。

      乌桥岛堪称汕头老市区的“贫民窟”,岛上多破败低矮的危旧房,两万多人口里,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据了解,当地每年投入200万元低保金帮扶辖区贫困户,但仍不够。自从2002年年底起,乌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启动了“乌桥情,爱心行”慈善活动,通过结对帮扶,11年来社会捐助款物累计超过800万元。而受助的乌桥居民也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回馈社会,将爱心延续下去。2011年4月15日,受助居合成立了汕头市首个“爱心互助会”,目前已经拥有超过60名,最老的已经有80高龄。

      在汕头外砂镇,300多位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大妈成立了集义福利会,20多年来她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发动群众捐钱捐物:合计募捐了两百多万元,向两万多户贫困人家伸出援手。人们为何信得过福利会,20多年捐款不断?因为这个福利会开支公开透明,事事有回音。

      服务不沾钱

      在深圳发展的成功商人马少福想捐钱给家乡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改建一座卫生院,改善家乡的医疗条件,不料却被潮南区党政领导“婉拒”,请他找潮南区公益基金会“捐项目”。于是,备感新鲜的马少福自带工程队,把卫生院改建工程当成“自家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连自家兄弟和父母也轮番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一座崭新气派、配套完备的卫生院仅用半年时间便建成,马少福改进规划设计,还添增一批医疗器械与办公用品,比原预算多掏了1000万元,然而马少福欣然解囊。????

      在潮南区司马浦镇大布上社区,240多户无房、困难户将免费入住当地的第一个花园住宅小区。这个由13栋漂亮的7层楼房组成的花园小区是移居多年的连秋松捐建的,预计今年可以动工。工程投资预计5500万元,大布上社区负责完成前期勘探、图纸设计以及“三通一平”等工作,则负责办理土地指标申报工作,最后交给捐赠人自行建设。??

      据了解,2012年6月,汕头市潮南区公益基金会挂牌成立,这是全国范围首个由县区一级主导成立的公益基金会。该基金会改变捐款捐物的传统模式,开创捐赠人自建项目捐赠、不沾钱只服务的新型公益慈善模式。基金会成立不到一年,所开展的“反哺工程”共接受了60个捐赠项目,资金总额达到5.2亿元。截至今年3月,已有19个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另有19个认捐项目的资金到位,效率惊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茂乐说:“以前乡贤捐款捐物,会担心交给了,到底有没有全部投入建设、会不会让基层干部截留挪用。现在捐赠人很放心,认捐项目建设他们自己说了算,我们负责项目进度,协调推进项目,这才使得进度如此高效。”

      沈茂乐告诉记者,传统公益机构根据国家是可以提留不超过10%的作为办公经费的,但为了确保捐赠基金全部用于公益事业,潮南区委、区早在基金会成立之初便,基金会的人员以及办公费用一概由区负责。

      【编后】

      乡邻互助,为何“原始”反高效?

      为了在大火中不幸的家庭,众多潮汕乡亲援手,短时间内筹到140多万元救命钱。这个暖的故事无法不让人拍手叫好。然而热情过去,一只手放下,却突然有了给某些人、某些机构扇耳光的冲动。假如这场不幸不是发生在潮汕,这个的家庭也许的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一个在广东经商的邵阳老板曾在酒桌上大吐苦水,老家一个小孩得了重疾,需要60万元的救命钱,乡亲找到他,他给了10万,却被大骂为富不仁,嫌给少了。平时,修桥、修、修学校、有人生病,村里、镇里、县里找他捐款的人从未断过,长年累月的慈善让他渐感力不从心,但是家乡穷,能救命的老板没有几个。

      一个韶关的小孩得了罕见的血液病,也需要不菲的救命钱,他的同学、乡亲、网友和当地干部都纷纷捐款,最后捐款的人不少,但筹集的仅有杯水车薪的3万元。

      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潮汕这样有这么多的富裕的乡贤能人,乡村互助的模式也多数难以跳出区域的,想要让族长老们同意将去救助其他地方的苦命人,并不容易。

      当慈善机构和部门的慈善丑闻屡屡被的时候,信任了危机,爱心和互助也越发无力,想献爱心的人们似乎只剩下了两种选择,一是因为担心被挪用募捐,一是和慈善机构、合作,全程参与互助并监督使用。

      每个人都有慈善的因子,可是社会在进步,最有效的慈善模式却越发“原始”。那些标榜着更加现代的慈善机构和救助模式必须低下高贵的头,向潮汕人学点东西:一是透明,钱财物的使用必须在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更重要的是还清历史欠债,走出信任危机;二是要有效率,一年能办成的事情不要拖个三五年,慈善项目的选择、协调、推进必须事无巨细、用心用力,就像对待乡亲邻里。(彭卫)?

      相关报道:

      (原标题:潮南火灾不够孩子整形)

  • 关键词:整形